南极条约六十年:成就与挑战
来源:bevictor伟德官网孙美茹(编译)、马欣瑶(审校) 时间:2022-10-03
2019年12月1日是《南极条约》(Tratado Antártico)签署六十周年纪念日。最初的缔约国只有12个,但是伴随着这部仅有14项条款的“简单”条约,人们逐渐产生出构建维护南极洲共同利益框架的外交热望。今天,条约签订国已达到54个。《南极条约》取得了成功,它维护了一片仅用于科研目的的大陆的和平。
最早的12个缔约国看到了南极洲对全体人类的重大意义,从第一项条款开始便力主维护这片土地的安宁:南极洲将仅用于和平目的。自此,这片冰原大陆摇身一变,成为科研、国际信息知识交流的平台。人们在这里相聚,而非会战。
背景
通往《南极条约》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。1908年,英国率先提出对南极洲部分领土主权的要求,那时地图测绘还不准确,但英国人已经在这片冰陆上看到巨大的战略和经济潜力。不久,其他国家也开始想分一杯羹,其中包括法国、智利、阿根廷、新西兰、澳大利亚。
为论证本国领土权利的合法性,需要证明国家对相关区域存在有效控制。美国在勘探南极和地图绘制方面功不可没,但那时依然表现出不沾染南极主权的态度,也不承认其他国家的权利主张。
之后,冷战爆发,南极洲为发展军事提供了广阔空间,成为美苏眼中的“香饽饽”。苏联声称对南极洲部分领土拥有主权,与其他国家的主张相冲突。
后几年中,美苏两国不约而同将南极洲问题暂且搁置。即便如此,英国、智利、阿根廷依然就南极领土一事产生了许多外交和实际冲突。1956年,印度涉入,将南极洲问题提交给联合国大会,加剧了紧张的形势。印度认为,南极洲在未来会变得更加重要,鉴于此,应确保该地区的和平,使全体国家都能从此地区受益。英国成功说服了印度撤销该提议,但英国人心中很清楚,如果他们无法妥善解决南极问题,联合国必然不会无所作为。
1930年是国际极地年(Año Polar Internacional),时间略为遥远,鉴于此,科学界提出重新收集有关地球的信息。这为促进科学研究、缓解国家间紧张关系提供了良好时机。许多科学家参与了1957、1958年的国际物理年活动(Año Geofísico Internacional)。会议结束前,12个与会国达成一致,明确科学自由必须优先于领土争端。国际地球物理年结束之际,各国商定出解决争端的最佳方案,开展了一场由12个国家共同参与的会议。1959年10月,在美国召开了华盛顿会议(Conferencia de Washington)。开幕演讲中,与会国纷纷回顾其各自的领土主张。在此背景下,《南极条约》的核心内容是第四条条款中提到的领土需求。任何一方都不放弃其在南极洲的领土,但是各国都愿意为了国际合作而将其暂且搁置。同时值得高度关注的是,条约还宣称南极洲为无核区。在彼时冷战如火如荼的背景下,这项声明堪称伟大。
《南极条约》的签署是外交领域的大胜利,原因如下:首先,尽管谈判紧张,与会各国还是将共同利益摆在私利之前;其次,建立了为期30年的审查期,这个审查期实际上到今日依然继续,目前已有54个国家加入南极条约;此外,与会国通过《环境保护协定书》承诺保护环境,不在南极地区进行任何资源开采项目;最后,该条约将国家间冲突的概率降到最低。
挑战
南极洲是全球趋势变动中的一部分。《南极条约》是一项伟大的成就,但在签署六十周年后的今日依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。譬如,在帝企鹅和极地体验的吸引力下,南极旅游业日益兴旺,但这意味着对生态系统的破坏。迄今为止,南极洲还没有能力接待大量游客,有必要对南极大陆的旅游活动进行规范和限制,将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。
其次,应当考虑到气候变化对南极洲的影响。二氧化碳增加、全球气候变暖和冰川融化不仅造成海平面上升,还影响到南极洲所有动植物种群:不管是在陆地还是海洋,它们的栖息地都收到了破坏。
最后,尽管《南极条约》依然生效,但关于领土主权的紧张局势并未平息。毕竟,南极洲丰富的能源资源实属令人觊觎。虽然目前看来为开采南极资源而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并不高,但我们依然不能掉以轻心。
Fuente: Política Exterior, https://www.politicaexterior.com/sesenta-anos-del-tratado-antartico/